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范文推荐)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劳动教育案例(两篇)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篇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篇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法,这种研究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研究,既要为别人的研究负责,又要为自己的研究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研究。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研究成绩的习惯。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代价不但体现在劳动的功效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主动、热情地加

  入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手艺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常识,加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践研究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生活即教育劳动伴成长(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美丽的春季降临之际,我校结合学生居家研究条件,秉承“生活即教育,劳动伴成长”的育人理念,线上指导学生研究、劳动两不误。在孩子们的内心播种热爱劳动的种子,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劳动创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本领、理性思考本领,进而培养学生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过程

  1.设计劳动清单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劳动能力,分学段设计了低、中、高三份劳动清单,及时发送到各年级班级群,给学生明确应当完成的劳动任务。

  2.发起劳动倡议

  班主任召开云班会,向同学们发起“争做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倡议,鼓励学生居家研究期间,开展“我是家务小能手,争做家庭小主人”活动,得到全体家长与学生的积极响应。

  3.设计五彩课程

  根据居家研究期间的特点,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黉舍设计家务篇、美食篇、种植篇、制作篇、感恩篇五彩课程。

  以每周一项劳动主题为主线,先后开展“我是勤劳的小蜜蜂”“我是爸妈的小棉袄”“我是开心小园丁”“我是美食小达人”“我是家庭小主人”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传统美德,助力学生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

  三、活动收获

  1.融洽了亲子关系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他们们拿起扫帚,将家里的地板打扫的干干净净;走进厨房把碗筷摆放的整整齐齐;

  跟爸爸妈妈学做菜、包水饺……在家务劳动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劳动能力,激发了爱劳动的意识,同时也懂得了感恩,收获了成长。孩子们表示:只有真正去做家务,才体验到干家务的劳累,体会到了爸妈的辛苦,以后要继续坚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参与劳动后学会了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对爸爸妈妈做的饭菜不再挑食,这个活动让孩子长大了许多。

  2.融合学科育人

  一是与思政、语文学科融合。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及时指导孩子记录劳动感受,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征文活动,因为有真实体验,孩子们有料可写,于是写作文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位五年级的孩子在征文中写道:以前都是爸爸妈妈为自己做好饭菜、洗好衣服,觉得这都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自己还经常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现在自己参加劳动,发现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真不简单。自己以后会好好珍惜爸爸妈妈的劳动成果,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二是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在给浇水时观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认真、细致、科学地观察习惯。

  三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五、六年级的学生利用大扫除时机,开展“找回家里的一平方”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1平

  方有多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了劳动教育与数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四是与传统文化、美术学科的融合。学包水饺、制作花式面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帮助学生研究劳动技能,提高审美本领,感受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另一方面探寻水饺、念月等面点背后的故事,激励学生探寻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树立品为中原子孙的自豪感,激起爱国情怀。

推荐访问: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劳动教育 中小学 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