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14篇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14篇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1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新型冠状病毒袭来,给我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带来了不一样的经历。

在听到疫情的消息时,我的内心并没有太多的恐惧,因为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我没有经历过零三年的非典,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让我看到了祖国人民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闻上,看到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那是最美的逆行者;听到他们铿锵有力的宣誓,仿佛一切的恐惧在那一瞬化作了坚定。

我们作为高中生,不能像医生、护士、科研人员那样奋战在疫情的第一战线。我们要做的就是服从政府的安排,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勤洗手。让自己远离病毒。不让自己传染上病毒,不给医护人员增加工作量,便是我们所能为他们做的最大帮助。

疫情下,为了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每天都填写健康卡。村口,为了防止外村人进入,每个村的入口处,都有人在检查。在大街上,人们也都带着口罩,没有重要的事,大家都尽量减少外出。妈妈每次上街也是尽量多买一些蔬菜和肉,有些菜都在菜地摘,以此来减少外出。

新闻推出《战疫情》版块,实时更新疫情战况,为人民提供最新的消息,减少人们因未知而带来的害怕,并澄清一些不实的传闻。我们要相信那些逆行者!相信我们的祖国!

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高三学生,我们将面对的是人生的第一个大考——高考。按照以往的时间,这时的我应该在校园里,而现在,我被疫情挡在了家中。在这种特殊的时候,我更不能忘记自己的任务——学习。“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更加不能松懈。老师就是我在黑夜中行走的指路明灯,老师为我们列出了时间表,让我们在家也能感受到在学校里学习的紧张感。里面还为我们划出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我也做到了劳逸结合,虽然有时由于自控力太差而无法严格执行,但充实感依旧包裹着我,不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封城”是防止病毒迅速大规模传播的有效途径,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全体社会人员的共识,为人们战胜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坚定了人们必胜的"决心于信心。

爱是不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距离只会让我们的心灵紧紧联系在一起。现在的一切都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织成爱的大网,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2

  扫描健康码,社区工作人员精准排查来往人员;在机场、车站、码头,用大数据实现旅客行踪可追溯;五色疫情图让地区疫情形势一目了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疫情信息统计分析,到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再到疫情态势研判,大数据技术助力筑牢疫情防控网,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防控疫情蔓延,考验着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其中,既有成果显著的应用经验,也有值得记取的不足。比如媒体报道的“10份证明文件抵不过1个健康码”的个体遭遇,暴露出认码不认证的“一刀切”思维,以及数据同步延迟背后的系统衔接问题。又如,健康码投入使用,但一城一码,也给城市之间人员流动带来互通互认的难题。在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地区间产生大量人员流动的情况下,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动态调整中统筹考量。

  大数据不只是技术运用,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服务百姓。通过大数据建立平台,确立规范,只是第一步,许多后续工作都需要具体的人用心、用情、用力去完成。尽管认码通行便于工作,但难免出现码不符实的个别情况,像江苏交通防控组确立的“有码认码、无码认单”原则,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各地防控要求不同、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甚至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但在其他措施的配套下,还是能够确保码实相符,因而多个省份开展健康码跨省、跨区域互认,促使全国一盘棋协同治理。这说明,面对问题,多一些“马上就办”的意识,多一些“无缝对接”的行动,就能提高疫情防控效率,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3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传递温暖。他们义无反顾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坚守,是最温暖的守护,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和致敬!

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都是最美、最帅的“逆行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最美逆行者,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最强大的力量。危险紧要关头,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对所有人的一颗大爱之心。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实际行动,鼓舞了人们对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病毒肆虐时,医生、护士、警察……他们在默默奋战,守护我们,护佑国家,他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当前,是他们在危险之境中逆风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扛起了胜利希望,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他们,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点赞。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让我们守望相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4

  感谢他们在国家卫生危机出现之后,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他们的最美逆行,给社会公众增添了信心和力量,让我们不再恐慌,不再忧虑,他们在患者面前给与的无私救助,让我们钦佩和敬仰。

  感谢他们在亲人与病患之间做出的“选”,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恢复健康出院的众多患者,更是遏制和减缓了病毒传播的脚步,为我们研制疫苗,制定措施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感谢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传递的“中国力量”、展示的“中国形象”,让世卫组织、让其他国家民众看到了负责任的大国,负责任的中国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世卫组织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感谢之余,我们也应该思考为这些迎“疫”而战的最美战斗员做一些什么。

  铁路、民航等运输部门,要在合理安排疫情防控物资运输车次、人员上多动脑筋,在保证前方物资需求前提下,让我们的火车司机、飞机驾驶员得到更好休息。铁路部门要把预想做的更充分一些,把我们的减免退票费、列车开行车次调整等信息,更加快速高覆盖的告知社会公众。同时,让我们的列车调度更加优化,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科学有序,服务防控。

  社会公众,特别是社区部门,要多关注参与疫情防治医护人员家庭的关心关爱,多上门询问有无生活需求,在急需的生活物资上给与应有的供给,保证正常生活。要多开展走访谈心,及时告知前方疫情防控情况,缓解医护人员亲属的思想压力。

  作为媒体更要唱出疫情防控“好声音”,及时报道疫情防控取得的积极进展,用正确的官方数据,给公众以详细的告知,避免假信息流传,干扰社会秩序。要深度挖掘疫情防控一线出现的动人事迹,让这些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保障人员、临时医院建设人员的工作情况为更多公众所了解,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汇聚起更大的疫情防控力量,尽早取得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最终胜利。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就包括了对数字化治理能力的考验。实践中,我们已经卓有成效地形成“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格局。这一“多”,立足的是数据快速便捷的优势,这一“少”,凸显的是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的理念。面对疫情,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多推出务实、管用、灵活、高效的信息化举措,让大数据在战疫中跑出速度、力度和温度,跑出战果、成果、效果,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实现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与此同时,数字化治理也需贯彻“精准施策”的要求。面对千差万别的现实情况、海量的信息处理、大量的人员流动,不能寄望于“一键操作”,不能按照某一简单标准“一刀切”。在快速反应中做足绣花功夫,在增添便利中绘好工笔画,在责任担当中干好精细活,不断解决云端战疫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打通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中的人流、物流堵点,才能让人民群众从跑起来的大数据中尽享技术应用的红利。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每一步都很关键,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凡事多想一步,行动再快一步,服务更进一步,抓实抓细每一项工作,才能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以创新思维把每一块砖石都砌牢,把每一根梁木都立稳。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6

  连日来,我们一次次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点点滴滴所感动,他们忙忙碌碌、困顿疲倦,却依然一刻不停全力救治。脸颊上深深的勒痕,汗水浸透的衣衫,护目镜上的雾气,成了他们的“标配”;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穿上纸尿裤,尽量少吃少喝。这种工作环境、这种工作强度,想想就知道多么艰辛。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迅速蔓延的疫情、不幸感染的患者才得到了有效地阻断和救治,把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他们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用行动彰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展现“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责任担当,用生命护佑生命、用健康换取健康。对这些最可爱的“白衣战士”,理应给予更多“硬核”保护、关心和爱护。

  近期,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政策,着力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对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给予专门支持,对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给予工伤保险保障,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等等,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关爱。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国各地多个部门和湖北省相继出台政策措施,从关心慰问、表彰奖励、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休假疗养、子女就学和提供保险等方面,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抗疫一线也不断下达“强制休息”命令;许多景区和旅游景点对医务人员免费开放……所有这些措施,是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致敬和尊重,确保战疫主力军持续旺盛战斗力。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才使死亡率不断降低、治愈率不断提高,赢得世人敬仰。当前,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仍然需要更大力度的救治,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务人员要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对医务人员采取更多“硬核”关爱措施,做好生活保障和必要休整,就能鼓舞斗志、舒缓压力,保证医疗队伍安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工作,为抗疫全面胜利做出贡献。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7

  疫情当前,青年何为?与家国共渡难关,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病房里,年轻护士的手被汗水泡皱,医生的脸被勒出血痕;高铁上,00后列车员在人群中发口罩、量体温、消杀毒,“乘客少了,但防护步骤一步都不能少”;社区里,刚入职不久的基层干部天不亮出门,一个个排查、一户户监测……有人剪去了心爱的长发,有人舍弃了家人的团圆,在最危险的地方锻造最过硬的能力素质,在最关键的时刻淬炼最宝贵的精神品质,成了这群人最真实的写照。正如网友感慨的那样,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为素昧平生的人全力以赴罢了。

  鲁迅先生曾对青年朋友语重心长,“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今年春节,不少年轻人成了“最操心”的人。“怎样才能劝说父母戴上口罩”“怎么才能说服好友不聚会”,青年朋友换着花样做科普,想尽法子做工作,不厌其烦地向长辈通报疫情防控进展、向同龄人传递专家防护建议,纠正错误认识和侥幸心理。父母眼中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好友眼中那个“不靠谱”的玩伴,早已成了守护家人健康、构筑生命防线的有力臂膀。

  在更多的地方,青年朋友充分利用所学所长,在疫情防控的各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网友高效动员,一箱箱紧缺的医用物资向重点疫区输送;建筑工人通宵达旦,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数千万网友的“云监工”中拔地而起;年轻记者忙碌穿梭,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努力记录着、见证着、传递着。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人在这场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中表现出来的关怀、责任、担当、勇敢,是这个时代的底色,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风雨,成长总要面对不少磨难,关键看如何抉择、怎么作为。能不能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能不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能不能于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奋勇向前,这是对青年朋友的巨大考验。事实证明,他们爱心如潮,他们热情似火,他们意志如铁,年轻人用自己果敢的行动力、丰富的专业性扛起了重担,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生力军。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8

  连日来,我们一次次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点点滴滴所感动,他们忙忙碌碌、困顿疲倦,却依然一刻不停全力救治。脸颊上深深的勒痕,汗水浸透的衣衫,护目镜上的雾气,成了他们的“标配”;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穿上纸尿裤,尽量少吃少喝。这种工作环境、这种工作强度,想想就知道多么艰辛。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迅速蔓延的疫情、不幸感染的患者才得到了有效地阻断和救治,把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他们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用行动彰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展现“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责任担当,用生命护佑生命、用健康换取健康。对这些最可爱的“白衣战士”,理应给予更多“硬核”保护、关心和爱护。

  近期,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政策,着力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对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给予专门支持,对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给予工伤保险保障,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等等,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关爱。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国各地多个部门和湖北省相继出台政策措施,从关心慰问、表彰奖励、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休假疗养、子女就学和提供保险等方面,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抗疫一线也不断下达“强制休息”命令;许多景区和旅游景点对医务人员免费开放……所有这些措施,是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致敬和尊重,确保战疫主力军持续旺盛战斗力。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才使死亡率不断降低、治愈率不断提高,赢得世人敬仰。当前,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仍然需要更大力度的救治,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务人员要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对医务人员采取更多“硬核”关爱措施,做好生活保障和必要休整,就能鼓舞斗志、舒缓压力,保证医疗队伍安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工作,为抗疫全面胜利做出贡献。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9

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

_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蓄谋已久的战争,对我们发起了猝不及防的闪电战!当大家还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悦中时,它已经开始大张声势地恐吓着每一个人!一夜之间,各大新闻媒体满屏的都是疫情进展的情况,周围的人们不断地寻找着抵抗疫情的各种办法。药店人满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价难求的精贵物;商场、马路人可罗雀,人人戴着大口罩,用戒备的眼神互相扫视着对方,冠状病毒给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阴影。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的背影,是_年最美的风景!

寒风瑟瑟,路上人烟稀少,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黄人”“小蓝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逆风骑行的背影。他们默默无闻,只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

还有许多背影,警察、城管、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不同的职业,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属于我们的城!不同的身份,共同温暖着城里的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中国人!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10

  扫描健康码,社区工作人员精准排查来往人员;在机场、车站、码头,用大数据实现旅客行踪可追溯;五色疫情图让地区疫情形势一目了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疫情信息统计分析,到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再到疫情态势研判,大数据技术助力筑牢疫情防控网,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防控疫情蔓延,考验着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其中,既有成果显著的应用经验,也有值得记取的不足。比如媒体报道的“10份证明文件抵不过1个健康码”的个体遭遇,暴露出认码不认证的“一刀切”思维,以及数据同步延迟背后的系统衔接问题。又如,健康码投入使用,但一城一码,也给城市之间人员流动带来互通互认的难题。在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地区间产生大量人员流动的情况下,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动态调整中统筹考量。

  大数据不只是技术运用,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服务百姓。通过大数据建立平台,确立规范,只是第一步,许多后续工作都需要具体的人用心、用情、用力去完成。尽管认码通行便于工作,但难免出现码不符实的个别情况,像江苏交通防控组确立的“有码认码、无码认单”原则,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各地防控要求不同、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甚至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但在其他措施的配套下,还是能够确保码实相符,因而多个省份开展健康码跨省、跨区域互认,促使全国一盘棋协同治理。这说明,面对问题,多一些“马上就办”的意识,多一些“无缝对接”的行动,就能提高疫情防控效率,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11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所有坚守岗位的人都是“战士”。从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站岗值勤的公安民警,到下沉一线的万余名党员干部、当好守门人的社区村屯工作者,以及应急、商务、环保、交通、市场监管、环卫等全市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坚守岗位、主动请战,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为万家团圆提供守护。

  是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中,有的告别了年幼的孩子,有的离开了新婚的爱人,有的夫妻同时奋战,有的是全家齐上阵……疫情之下,他们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承载着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用自己的舍弃,换来了万千家庭的团圆。有基层干部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到,“深夜,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棉袄加上棉裤才能撑住每天24小时的村口在岗值勤”“上午还好,天还有太阳。下午冷风嘎嘎的,4点多,我是晃着回家的!”“20xx年的开头太苦了,吃完这碗汤圆,希望剩下的日子都是甜的。”

  抗疫还在继续,战“疫”远未结束,对于一线“战士”,他们奋力的样子值得铭记,奉献的精神值得致敬,疲惫的身心同样需要用心呵护!为此,我们要时刻关注一线防控人员的身心健康,加强教育培训,确保物资供应,科学组织调度,使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面对疫情,坚守是最有力的回答。因为有你们的坚守,我们信心满满;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我们底气十足。向最美逆行的坚守者们致敬!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12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各地方各部门的快速跟进到专家医生的全身心投入,从城市之间的守望相助到民众之间的相互鼓励,从企业的物资捐助到个人的关心帮助,还有按满了红手印的“请战书”、抗击疫情的党员医生“突击队”、帮助搬运物资的“志愿者”、瞒着家属冲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无数“逆行者”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组成了一道铁壁铜墙,将病毒挡在身前,守卫着身后人民群的众健康与安全。

  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但却生死攸关的激烈战斗,是一场只能打赢、必须打赢的决胜之战。其实,逆风而行的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的人要么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要么毅然放弃春节假期、投身到战“疫”队伍中来。所有的努力基于人,所有的信心源于人,所有的成效来自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医疗救治、媒体发布、交通管理、肉菜供应、物资保障……不管是抗击疫情的哪一个环节,正坚守在岗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逆行者”。正是因为他们在自身岗位第一线的辛勤付出,抗击疫情才有了走向成功的基础。

  爱是担当之责,亦是奉献之歌。疫情“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是时代的骄傲,是国家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汇集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构建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这样的付出与牺牲,大家永远铭记。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冲在前,这既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守望相助,就一定能战胜病毒,赢得胜利,也一定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13

新年到了,老家门前的广场早早就挂起了大红灯笼,大街小巷也贴满了春联。春联贴了,福气自然也就到了。但是今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这个新年过得心里很不畅快。

现在国家为了十几亿人民的安全,所有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这其中就有我的妈妈,我觉得很骄傲。当然,我也很担心她的安全。为病毒传播不再继续扩大,她努力工作,放弃休假。

本来的计划是爷爷奶奶弟弟先回老家,我跟老妈在年三十坐高铁回去。可到了年二九,妈妈退掉了车票,郑重其事地和我说:“妈妈因为临时工作原因,不能陪你回去了。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独自去,希望你能理解。”当时我就懵了,一想到自己从没有一个人出门这么远,心里不理解,甚至有点气愤。一路上爸爸妈妈打来的好多电话,我也是带着情绪交流。

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加上爷爷奶奶不断开导我:“妈妈是医护人员,这是她的责任。”我慢慢释怀,理解了妈妈,知道妈妈就是电视上说的“最美逆行者”。

我在老家很无聊,就畅想楼下的情景:楼下的广场舞大妈翩翩起舞,烟花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广场上形成了一股人流,大家作揖拜年问候……现实却让人大失所望,广场空无一人。我一探脑袋,大声嚷道:“爷爷奶奶,今年广场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我在家里难受啊!我想同学们了,真希望早点开学。”

家里最欢快的,就数我那两岁的弟弟了。他时而冲出房间,时而扯着奶奶,时而拽着我。因为他,疫情好像并不存在,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年夜饭上桌了,虽然比不了大酒店的色香味俱全,爷爷也准备了一天。辛辛苦苦做的一桌子菜,都是我喜欢吃的。我有时候在想:过年到底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团圆嘛。现在我深有体会了,妈妈舍小家为大家,虽不在身边,但是我心里觉得很幸福,也很光荣。我能做的就是减少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只要勤洗手,不去找病毒,病毒自然也不会来找我们。

最后,我想对在外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新年快乐,我爱你们!”

2022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篇14

  疫情当前,青年何为?与家国共渡难关,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病房里,年轻护士的手被汗水泡皱,医生的脸被勒出血痕;高铁上,00后列车员在人群中发口罩、量体温、消杀毒,“乘客少了,但防护步骤一步都不能少”;社区里,刚入职不久的基层干部天不亮出门,一个个排查、一户户监测……有人剪去了心爱的长发,有人舍弃了家人的团圆,在最危险的地方锻造最过硬的能力素质,在最关键的时刻淬炼最宝贵的精神品质,成了这群人最真实的写照。正如网友感慨的那样,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为素昧平生的人全力以赴罢了。

  鲁迅先生曾对青年朋友语重心长,“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今年春节,不少年轻人成了“最操心”的人。“怎样才能劝说父母戴上口罩”“怎么才能说服好友不聚会”,青年朋友换着花样做科普,想尽法子做工作,不厌其烦地向长辈通报疫情防控进展、向同龄人传递专家防护建议,纠正错误认识和侥幸心理。父母眼中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好友眼中那个“不靠谱”的玩伴,早已成了守护家人健康、构筑生命防线的有力臂膀。

  在更多的地方,青年朋友充分利用所学所长,在疫情防控的各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网友高效动员,一箱箱紧缺的医用物资向重点疫区输送;建筑工人通宵达旦,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数千万网友的“云监工”中拔地而起;年轻记者忙碌穿梭,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努力记录着、见证着、传递着。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人在这场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中表现出来的关怀、责任、担当、勇敢,是这个时代的底色,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风雨,成长总要面对不少磨难,关键看如何抉择、怎么作为。能不能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能不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能不能于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奋勇向前,这是对青年朋友的巨大考验。事实证明,他们爱心如潮,他们热情似火,他们意志如铁,年轻人用自己果敢的行动力、丰富的专业性扛起了重担,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生力军。

推荐访问:观后感 纪录片 年抗疫 2020年抗疫纪录片观后感 抗疫情纪录片2020观后感 防疫纪录片2020观后感 回顾中国抗疫的纪录片 央视抗疫纪录片 抗疫纪录片感悟 战疫2020纪录片观后感 抗击疫情纪录片观后感 《中国抗疫志》纪录片观后感